吴兆凤老师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心得

发布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11-18浏览次数:18

本人于20222月22日从武汉出发,经阿姆斯特丹,2月24日抵达伦敦,当日乘坐交通工具赶到了剑桥大学。在剑桥大学进行了为期近六个月的访问和学习,在教学经验、学术进修、文化考察方面都满载而归。

教学经验方面的收获:剑桥大学英文学院(the Faculty of English,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向访问学者开放所有的本科生公选课(Lectures),开放少量的本科生必修课课程,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课程不予开放,理由是后者交的学费很多,如果只交了板凳费的访问学者也能听课,对他们失之公平。

剑桥大学实行三学期制,10月至12月的米迦勒学期、1月至3月的四旬节学期及4月至6月的复活节学期,每学期平均8个星期的教学日,总共24个教学周,比我国教学时间短。我这次访学正好赶上了3月-6月的授课时间,聆听了所有开放的课程,上课时间长达12周,比较幸运。

在教学模式上,剑桥大学的办学方式虽然学时短,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一名本科生会分配两个导师,每周师生分别见面一次。其中,一个导师专门辅导学生的书面考试,题目均为主观题,导师让学生从本院网站选择、下载试题练习,批阅并指导学生的答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落实对所学课程内容的掌握;另外一个导师专门辅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学生一个学期平均要写3-4篇课程论文。以本次复活节学期为例,有一门核心的公选课程是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欣赏,由几名老师集体授课,要求学生写3篇论文,另外还有一门课程需要写论文,其它两门公选课则只要求学生听课,老师也不点名,学生凭兴趣自行决定是否去听课。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写论文的压力很大,因为要求8周内必须写出4篇课程论文,他们经常查资料、写论文到深更半夜,写完后还要听导师的反馈与批评,有的时候连公选课也没有时间去听。如果课程论文的数量减少,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术训练更有利。但总的来说,剑桥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与表达能力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本科生的公选课一般时长1小时,都是授课教师分享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内容有的来自于其学术专著或者期刊论文,或是正在研究、思考的学术性问题,有的会制作成课件,有的则直接念自己的论文,有的会提供学习资料或者讲义,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偶尔有学生下课后跟老师做简短的交流。这种授课模式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为要提供长达一个小时的论文,非常不容易,但这种授课方式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影响与提高无疑是巨大的。

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一般时长也是1小时,小班授课,一个班大约十几名学生。老师或以学术研究的话题为中心、或以讲授的课程内容为中心,但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多,学生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而且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与见解。这种授课方式着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检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学术进修方面的收获:尽管剑桥大学对不同身份的在校人员设置了对图书馆不同的访问和下载权限,访问学者的权限也许是最小的,但我仍然搜集到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包括不少最新的期刊论文和数量可观的博士毕业论文。剑桥大学英文学院图书馆在负一楼专门建设了一个莎士比亚作品与研究资料图书室,包括影音资料,因为我的研究方向是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所以查阅相关资料非常方便。搜集资料之余,我撰写并修改了两篇论文,完成、修改了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顺利地通过了开题答辩,准备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文化考察的过程中,本人对英国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英语的使用和发音方式,当地的大学、博物馆、基础设施、历史名胜、著名建筑等,都有了真实生动、具体切身的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和进修,本人在各方面都收获满满,感谢湖北省教育厅以及我校派我出去交流学习。